陈省身,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。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,1934年获清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,193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理学博士学位。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、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、“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代所长、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、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首任所长。1984-1992年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,1992年起任名誉所长。陈省身先生曾先后当选为“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(1948)、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(1961)、第三世界科学院(现更名为“发展中国家科学院”)创始院士(1983)、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(1985)、意大利林琴科学院外籍院士(1988)、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(1989)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(2001),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。2004年12月3日因病在天津逝世。

      陈省身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,被誉为“整体微分几何之父”。他给出了高维Gauss—Bonnet(高斯一博内)公式的内蕴证明,被通称为Gauss-Bonnet-Chern(高斯一博内-陈公式);他提出的“Chern Class(陈氏示性类)”,成为经典杰作;他发展了纤维丛理论,其影响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;他建立了高维复流形上的值分布理论,包括Bott-Chern(博特-陈)定理,影响及于代数数论;他为广义的积分几何奠定基础,获得基本运动学公式;他所引入的陈氏示性类与Chern-Simons(陈-西蒙斯)微分式,已深入到数学以外的其他领域,成为理论物理的重要工具。

       陈省身先生曾三次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演讲,曾获评美国国家科学奖(1975)、德国洪堡奖(1982)、美国数学会斯蒂尔终身成就奖(1983)、世界数学界最高奖——沃尔夫奖(1984)、晨兴数学终身成就奖(2001)、俄罗斯喀山大学授予的罗巴切夫斯基奖章(2002)、首届邵逸夫奖数学科学奖(2004)等多项国内外重大奖励荣誉。

       为了纪念陈省身在数学领域的成就,2009年国际数学联盟(IMU)宣布设立陈省身奖(Chern Medal Award)。

      


      严志达,1917年11月1日生于江苏南通。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,1949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,1952年回国,先后担任南开大学数学系、南开数学研究所教授,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1999年4月30日因病在天津逝世。

      严志达院士主要从事李群、李代数、微分几何及齿轮啮合理论的研究。在大学期间,与陈省身教授合作,发表了关于积分几何运动基本公式的论文,被数学界称为“陈-严公式”,至今仍被广泛应用。是世界上最早算出特殊单李群的贝蒂数的数学家。对实半单李群与李代数及对称空间理论的研究,取得系列成果。提出的实半单李群分类的新方法,大大简化了法国著名数学家嘉当等人的有关工作,圆满解决了嘉当提出的非紧致对称空间的分类问题。将微分几何理论用于齿轮啮合理论中,阐明了许多重要概念,推导出“诱导曲率公式”,对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起了良好的推动作用。

      严志达院士曾担任过中国数学会第三届、第四届理事会理事, 天津市第十届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(1983—1993)。


    葛墨林,男,1938年生于北京。中科院数理学部院士。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所物理教授。曾任教育部科技委副主任,战略委员会委员,学风委员会委员,奖励办评审组成员,国际物理中群论方法大会常委,亚太理论物理中心委员,一些国际期刊的编委、顾问,一些国际会议顾问,教育部奖励委员会委员,天津市科协副主席等。

       葛墨林院士长期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及科研。曾以高级科学家,杰出学者,访问教授,讲座教授等名义,应邀在美、加、法、新、意、俄、韩等国及港、台地区从事研究与教学。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,国家自然科学奖,科学大会奖,军队科技奖,国家级教学奖,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,金球奖等奖项。发表文章约200篇,编辑书刊10部,培养博士二十余人,其中有院士,杰青,国外名校教授等。除理论物理研究外,目前还承担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,在我国发展极微弱信号探测。

      龙以明,1948年10月生于重庆,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。1981年获南开大学硕士学位,198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。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200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。曾任天津市数学会理事长、天津市科协副主席、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、国际数学联盟执行委员和南开大学数学学院院长、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。

       他主要从事哈密顿动力系统与辛几何的研究,获得了系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。他独立或与人合作获得的主要成果包括:建立了退化辛道路的指标理论;系统地建立了辛道路的指标迭代理论;在哈密顿系统给定最小周期解研究中获重要成果;证明了紧凸超曲面上闭特征的多重性与稳定性定理,在此项研究中获重要突破;证明了任意二维芬斯勒球面上存在至少二闭测地线的阿诺索夫猜想;建立了研究N体问题周期解稳定性的新分析方法等。

       他是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特邀报告人。曾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西格玛-克赛研究会优秀博士论文奖(1987)、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(1996)、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(1997-98)、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特等奖(1998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(2003)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2004)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(2004)、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(2012)、美国数学会首届会士(2013)、中国数学会华罗庚数学奖(2017)等奖励和天津市特等劳模、全国教育系统劳模、全国模范教师、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。

    他的多位研究生获国家杰青、优青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、中国数学会钟家庆数学奖等资助与奖励。

     

      张伟平,1964年3月生于上海,籍贯山东莱州。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,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,1993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。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(现改为“发展中国家科学院”)院士,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曾任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。

     张伟平院士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Atiyah-Singer指标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,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杰出研究成果。张伟平院士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的主要学术贡献有:建立了刻画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内在联系的Bismut-Zhang定理;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Guillemin-Sternberg几何量子化猜测的全新解析证明及其系列推广,特别又解决了著名数学家M. Vergne提出的非紧情形的几何量子化猜测;利用指标理论的思想构造了扭结理论中的L2-阿历山大不变量;合作引进高维谱流概念,并将其应用于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研究中;对于奇数维带边流形建立了一个指标定理;建立了叶状流形的几何与拓扑之间的一个重要联系,同时给出了著名数学家A. Connes的一个相关定理的一个微分几何的证明。

   2002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作45分钟邀请报告;荣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“杰出青年学者奖”(1995)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(1995)、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(2000)、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(2000)、“中国十大杰出青年”(2001)、陈省身数学奖(2003)、全国先进工作者(2005)、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2005)等多项荣誉和奖励。


       陈永川,1964年3月生于四川省南充市。1984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,1987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,1991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。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,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。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、天津市政协副主席。2018年1月当选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。

       陈永川院士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典组合数学,代数组合学,组合数学在生物、物理等领域的应用等。建立了上下文无关文法与微分算子的联系,并用于研究组合计数问题,为一类经典哑演算方法奠定了严格的基础;与合作者解决了Andrews关于拉马努金(Ramanujan)恒等式的公开问题,解决了Shor关于凯莱(Cayley)公式的问题和Stanley关于斜分拆的秩猜想;与合作者证明了集合划分上嵌套数与交叉数的对称分布性质,引发了计算生物学中伪扭结研究的重要进展;与合作者将组合学用于量子角动量理论研究,建立了Schwinger公式与MacMahon定理之间的联系,证明了斜阶乘舒尔函数的对称性猜想,得到了对称函数的插值公式。

      曾获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(1994)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侯赛因”青年科学家奖(1997)、中国青年“五四奖章”(1998)、中国青年科技奖(1998)、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“杰出青年科技奖”(1999)、陈省身数学奖(2011)等多项奖励荣誉。